
或許學好英文這個關鍵詞,會有很多搜尋誤差產生,那就再精確一點。這次鍵入『如何學好英文』這樣誤差機率應該微乎其微了吧!

小王從小也跟一般學生一樣,上著英文課每天面對測驗、考試,一路晉升大學,從大一到大四都讀著原文書。這樣的小王認為他的英文其實應該還不錯,直到進入工作職場,有一天路上碰到了一位老外問他:『Excuse me, I need to go to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how can I get there?』,意氣風發的小王,毫不遲疑的丟出第一個『You~~~』然後就打結了,而開始思考起他該如何正確的使用英文,才不會被人家笑。腦袋裡先將中文的字句編好『你向前走過馬路下一個路口左轉直走就看到了』,但口裡說出的版本卻是 『You~go straight~next blocks~turn left~and straight~You can see 中正紀念堂』。好熟悉的版本!對於這位老兄,個人覺得勇氣可佳啦,敢講!只是那一刻他會發現他的英文出了問題,而問題要怎麼解決,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回到家開始拼了命的K所收藏的英文書籍。但是熱血大約半個月,為何而學:忘了!熱衷指數:息了!是否繼續:算了!有人跟他一樣嗎?
這樣的搜尋下竟然還有3706個篇幅,這個數字有什麼好驚訝的呢?那麼請鍵入『台北哪裡好玩』,這個聽來應該會常被搜尋的字眼會發現有5732篇左右。這其實就可以感覺的出來原來網路上有這麼多大大小小的朋友為了學英文而苦惱中,如果再考慮不是網路人口且不會在這管道下尋求答案的人數,可想而知英文真的讓不少人煩惱著!不過在此同時大家又是怎樣地使用英文呢?

小王從小也跟一般學生一樣,上著英文課每天面對測驗、考試,一路晉升大學,從大一到大四都讀著原文書。這樣的小王認為他的英文其實應該還不錯,直到進入工作職場,有一天路上碰到了一位老外問他:『Excuse me, I need to go to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how can I get there?』,意氣風發的小王,毫不遲疑的丟出第一個『You~~~』然後就打結了,而開始思考起他該如何正確的使用英文,才不會被人家笑。腦袋裡先將中文的字句編好『你向前走過馬路下一個路口左轉直走就看到了』,但口裡說出的版本卻是 『You~go straight~next blocks~turn left~and straight~You can see 中正紀念堂』。好熟悉的版本!對於這位老兄,個人覺得勇氣可佳啦,敢講!只是那一刻他會發現他的英文出了問題,而問題要怎麼解決,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回到家開始拼了命的K所收藏的英文書籍。但是熱血大約半個月,為何而學:忘了!熱衷指數:息了!是否繼續:算了!有人跟他一樣嗎?
對某些人而言,短暫的衝擊會讓自己想要去找尋答案,但10個中往往只有1-2個能跑到終點達到目的,其餘的朋友呢!有人會說因為懶、因為藉口、因為不努力,與其歸咎或指責,還不如先來建立想要獲得的動機吧!小朋友會因為一個玩具努力的追尋目標,不惜上演在地上打滾哭鬧這招;年輕朋友會因為暗戀的偶像、老師,極盡可能的表現奉承;大朋友會因為一個家、一個理想、一件物品,而使出渾身解數的來完成。反觀會講英文這件事而又有什麼時候可能會用到英文,大朋友可能會因為決定在福利較好的外商公司打拼,他必須要聽說讀寫精通英文;年輕朋友可能會因為暗戀的偶像、老師,是個外籍人士而努力的查字典;小朋友可能會因為玩具本身延伸的英文字,來問老爸老媽。這些都可能會是其中一種動機,而且都是自然而然並本能的願意去接觸英文的,有了動機應該會讓英文看起來更可口、更親近才對。
套用一句從知名英語老師口中聽到的『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對象』。語言對我來說是可以用來與更多人溝通的管道,可以是工作職場上的技能,其實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直接了解電影、娛樂內容、產品說明的工具。動機在了,但是看了再多還是很難應用。我想在非英語環境生長的我們,特別是在英語熱風行的亞洲,時常處在一個等著被打分數的環境,這讓很多人或許了解內容卻很難或是沒辦法開口。我相信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問路的人應該只是想知道該地點。跟你對話的人只是想知道你想講什麼,至於用詞層次的高低、溝通的技巧等就先放在一邊吧。能開口敢開口才能進一步搭配自己的動機,這點也是自己到現在還在努力的目標。開口已經很難,開對口講對話更是難上加難,你說是吧!不過到頭來英語學習還真的沒有絕對的標準,端看每個人用什麼習慣、方法、管道來學會英文。這個團隊只是提供一個管道,讓遊戲變成一種自發性的追尋動機,最終是期望英文能變成一個貼身的技能才是重點。我準備試試新方法了,那還在問要怎麼學英文的各位呢?
哈!我也有類似經驗哦~
回覆刪除